脂肪乳粒徑分析儀作為藥品質量控制的關鍵設備,通過動態光散射(DLS)或激光衍射(LD)技術,精準監測脂肪乳中納米級脂滴的粒徑分布與粗大顆粒(PFAT5)含量,直接關乎注射劑的安全性與合規性。其光學系統精密、流路潔凈度要求高,若缺乏科學維護,易因鏡頭污染、管路堵塞、溫控漂移或光源衰減導致數據失真。建立脂肪乳粒徑分析儀系統化保養制度,是保障檢測結果可靠、滿足GMP與藥典要求的核心舉措。

一、每日例行維護
比色皿/樣品池清洗:測試后立即用溫熱去離子水沖洗3次,再以70%乙醇潤洗,倒置晾干,避免脂質殘留干結;
外光路擦拭:用專用鏡頭紙輕拭進樣窗口及激光出口,防止指紋、水漬干擾光路;
開機自檢:運行儀器內置診斷程序,確認激光強度、探測器信號及溫控系統正常。
二、每周深度保養
自動清洗循環(如配備):執行“溶劑沖洗”程序,用異丙醇或專用清洗液循環10分鐘,清除管路內疏水性脂質沉積;
檢查密封圈與接頭:確保進樣閥、流通池O型圈無老化、變形,防止微滲漏引入氣泡;
校準驗證:使用NIST可溯源標準微球(如200nm聚苯乙烯乳膠),驗證Z均粒徑重復性(RSD≤1%)。
三、每月專業維護
激光功率檢測:通過內置傳感器或外接功率計,確認輸出穩定性(波動<±2%);
溫控精度驗證:將標準溫度探頭置于樣品池,設定25℃,實測偏差應≤±0.1℃;
軟件與數據庫備份:導出校準記錄、用戶權限設置及方法參數,防止系統故障導致數據丟失。
四、每季度全面校準與預防性更換
送計量機構校準:依據ISO22412(DLS)或ISO13320(LD)標準,對粒徑測量準確性、分辨率及重復性進行全面檢定;
更換易損件:
激光器壽命通常為10,000–20,000小時,臨近壽命末期需提前預警;
流通池密封墊、過濾網建議每6個月更換一次;
環境評估:確認實驗室潔凈度(≥D級)、溫濕度(23±2℃,RH45–60%)符合儀器運行要求。